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综述
一、督导概述
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教育督导的有关规定和《下城区义务教育(小学)2009—2011学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指标(试行)》,下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一行23人于2011年5月11日、12日对杭州市长寿桥小学进行了第二轮发展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督导组成员听取了董诞黎校长的学校工作自评报告,巡视了校园环境,检查了学校的设施设备,查阅、核实了学校的档案资料和基础表册,还检查了学生大课间活动,查看了学校后勤等其他工作,并对四(1)班和五(1)班的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七个班学生进行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学科的抽测,检查了教师的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研究员和督学共听课17节,对六(5)班24名学生进行了视力抽检,对五(5)班22名学生进行了体能抽测,对5位教师进行了随访,还走访了学校所在社区——长寿社区,观看了主题为“京韵 童声”的学校素质教育实证展示。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周培植、副局长郑宏尖参加了督导反馈会。
郑宏尖副局长对杭州市长寿桥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异的办学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希望,学校继续坚持以区域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注重校区资源整合,加强特色品牌建设与骨干教师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
周培植书记充分肯定了学校办学取得的优异成绩。他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长期以来重视队伍培养、文化培育、品牌建设、研究推进和管理提高的结果。他希望,学校要认真抓整改落实,厚积发展力;要注重系统规划,在队伍建设上创新举措;要注重品牌提炼,增强学校竞争力,着力打造省级名校。
二、办学评价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传统名校。学校荣获了国家“关爱儿童阳光成长”的优秀示范校、中国十佳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杭州市模范集体、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项综合荣誉,并被确立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督导评估组认为,近三年来,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集团化办学中致力内涵发展、品牌建设,是一所积淀丰厚、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品牌迭现、持续发展的优质公办小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典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优势:
1.着眼综合素养,凸显育人成效,扩大品牌影响力。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孩子充满阳光”的教育理念,坚持“践行文明、阳光生活、热爱科学、善于创新”的培养目标,着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携手“1+6”系列活动作为德育主要载体,构建起立体化的德育框架。学校从2003年创立“携手1+6”活动以来,充分结合教育需求和热点,不断创新这个切口小、意义深的活动载体,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近年来,举行了“携手1+6,环保进万家”、“携手1+6,文明出行进万家”、“携手1+6,甲流不进家”、“携手1+6,控烟进万家”等系列活动。学生和教育者在互动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践履道德,思想情感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学校在踏实继承、大胆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学生实践活动框架,坚实学校德育基础,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
2.培育名师团队,引领群体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教师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以制定并落实《名师工程实施办法》为主抓手,持之以恒地开展“鹰架俱乐部”活动;以组建“80后”导师团为载体,校本培育名师团队,引领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学校发展目标与名师培育目标相结合;二是校本培育名师与区域梯级名师培养相结合;三是学校搭设平台与教师个体发展相结合;四是学校主干课题与教师草根研究相结合。学校深入开展“鹰架俱乐部”活动,创新发展出“磨课俱乐部”,踏实践行在“一点研究”上。学校持续开展主干课题研究,以课题统领工作创新和实践,以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这些载体激发了教师不断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性,形成了名师引领发展、教师群体成长的和谐互动成长氛围,为学校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多维学习,注重过程管理,凸显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引导、率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能力,是校长思想力和课程文化力的综合体现。学校在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引领下,从关注学生学习入手,针对目前课程分科设置的现状,积极开展《基于多维学习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着眼于“学科内”、“学科间”、“学科与生活”、“儿童生活”,提出了“聚焦课标,重组教材”、“跨学科设计,大单元教学”、“知识课堂到生活课堂”、“主题教学,综合实践”等四种策略。该课题研究获得了浙江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新世纪重大课题评比二等奖。学校重视课程建设,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学科教育特色品牌,推出“轻负高质” 系列举措,确保整体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成果多次受到教育部门的表彰与肯定,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认同。
4.借力“校安工程”,打造精品校园,彰显学校文化力。借力“校安工程”,学校完成了大规模的立面整修,校貌焕然一新。学校借机开展“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为主题的生态校园建设。空间狭隘的校园因整体和谐的设计而变得温馨舒适,整洁明亮的教室因清新雅致的布置更适合静心读书,“好书介绍”让走廊充满书香,“磨课俱乐部”、“聊聊吧”、“图书漂流角”、“给予树”、“快乐屋信箱”、“合家欢”等载体无不展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对凤起、长寿、孩儿巷三个校区的建设基于不同定位,契合教育生态理念,有利于错位优势发展。
学校在环境建设精品化的同时,管理工作也不断走向精细化。校本制度是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凝练和固化。学校自成功创建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以来,不断创新校本管理制度,又形成了新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集,体现了运用校本制度破解发展难题、根据新情况自主修订校本制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征。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影响力在校本制度的持续演化中得到保障。
以京剧特色为代表,辐射科技、体育、艺术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学校灵动的特色文化。“京韵 童声”的办学特色实证展示,从一个小切口展现了京剧在长寿桥小学从最初的社团活动提升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的发展历程。从教师访谈中,显现出长寿教师愿意发挥自身特长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的热忱;从长寿学子的自信表演中,浸润着长寿教师的敬业奉献。由此可见,学校文化深入人心。
三、办学建议
1.加强规划与引导,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学校自评报告的第六部分提出了要“提升教师自身文化品位”、“创新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等规划,由此可见,学校充分认识到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点仍然在教师和干部。因此,建议学校根据发展目标,从学校教师整体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两个层面进一步进行系统规划。学校层面,要总体规划,为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提供平台和支撑,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激励机制,着力于持续培养特级教师等高端名师;教师、干部个体层面,要鼓励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结合学校愿景和个人特长确定发展目标,通过规划论证来确定发展策略与途径,促进自我修炼、自我成长。
2.加强提炼与梳理,进一步形成学校序列化特色品牌。学校现有特色品牌精彩纷呈,有“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携手1+6”的德育品牌、“鹰架俱乐部”和“磨课俱乐部”等教师研训平台、“一点研究”的草根研究品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生态校园、京剧特色等等。建议学校进一步提炼梳理这些品牌的内在逻辑联系,结合校训、校风,形成序列化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特色品牌,使原有各类品牌共荣共生、交相辉映、持续发展,形成长寿特色的品牌链、品牌群。
3.加强规范与统筹,进一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使用。目前,学校“一校三区”各有特色,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由于各校区空间上相对独立,造成专用教室、设备配置不平衡。例如,长寿校区没有美术专用教室。希望学校进一步提高实验器材等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设置、考检制度的研究,使课程安排更为科学,考试与检测更为规范,成为全区规范办学、“轻负高质”的引领者。
(督导室)
主送:各中小学、幼儿园、直属单位。
抄送:杭州市教育局督导处,下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